exposure 发表于 2016-2-22 20:45:24

博士育儿经早期阅读

理论而言,对于0-1岁的婴儿期宝宝来说,养育和良好母婴关系的建立才是其首要任务,作为早期教育内容之一的阅读习惯培养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这并不是说,应该让这个时期的宝宝远离早期阅读,事实上,在不影响宝宝身心发育的前提下,适当让他接触早期阅读未尝没有好处。那么,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而言,早期阅读应该如何介入呢?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一岁左右,随着大小动作的逐渐发展,就会在“自发使用原理”的作用下出现独立做事的欲望:父母喂他吃东西,非要自己拿着勺子吃;父母给她穿鞋,非要自己往脚上套;父母抱着她开门,不行,得她自己来…….这些行为都意味着,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期到来了。
这个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把事情搞糟继续包办代替,要尽可能地给孩子自己折腾的机会,即使她们折腾不出什么名堂来,她们也会在尝试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并由此不断发展自己的技能,在今后独立性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独立能力与自信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父母剥夺了她尝试的机会,则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强,进而出现羞愧感,这对孩子独立自主人格的发展,将是非常负面的影响。而一个对自身能力没有信心的孩子,是很难积极主动地发展自理能力的。
孩子虽然很早就出现了独立的欲望,但由于很多技能很难不学而能,在不断尝试自己做事的过程中,如果父母没有相应的技能指导,孩子也很容易受挫,进而丧失对自身能力的信心,这对独立性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孩子的独立做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力所不逮的情况,父母最好进行一定的技能示范。
在示范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将步骤分解的尽量简单、详细。否则孩子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父母按照成人的接受力快速示范孩子可能会因看不懂而无法发挥作用,以教孩子穿袜子为例,成人如果紧紧给孩子示范往脚上一套的囫囵动作,孩子可能仍然不会明白,如果成人将穿袜子分解成套在脚前端、往上提、绕过脚后跟、继续往上提等几个步骤,孩子才能更容易学会,进而习得这个技能,朝着独立性的发展迈出新的一步。

首先,家长可以有意创设一个有助于孩子建立对阅读的快乐敏感的家庭氛围。这项工作,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以着手,让书自然地融入孩子的生活,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因为孩子出生后,生活环境中比较固定的陈设会渐渐融入他对世界秩序的认知中,“先入为主”把这种充满书香的氛围视为生活的常态,进而成为他安全感的一部分。此外,家长还可以经常在孩子的视野中读书,这样孩子就会并无形中把“读书”与爸爸妈妈的形象建立情感链接,进而产生对阅读的快乐敏感。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孩子身边的书必须是适合他的,不会伤到他,也不易弄坏。四角尖尖的新书和容易弄脏撕碎的书尽量不要放在孩子的视线之内,以免孩子在碰到这些书之后父母会忍不住提醒“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这样的话,孩子把书和“不可以”建立条件反射,使得环境的布置效果适得其反。
其次,待孩子的视觉、听觉和兴趣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出现了喜欢拿着妈妈给她准备的小布书、纸板书玩、喜欢看书上花花绿绿的图案等行为。妈妈在陪她的时候,不妨可以适当尝试读书给她听,但一定不要强求,跟着孩子的状态走,如果孩子享受妈妈这个安排,就给她读,如果孩子听了有点烦躁,就果断停止,过一段时间再试。育孩子导购www.yuhaiziwang.com提醒教育孩子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材料的选择一定要适合这个年龄宝宝的特点,从图书的外观来看,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在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主要通过感知觉跟外界互动,而且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容易被色彩鲜明、外形可爱的图书吸引。给孩子准备的图书,未必是方方正正的传统读物,也可以是装帧特别的图书。如小布书、洗澡书等。从图书的内容来看,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信息加工能力比较差,理解力有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最适合这个年龄段的读物,当属儿歌童谣类、认知启蒙类的读物和情节简单、图文布局清晰的绘本。如《三字儿歌》、《穿雨靴的小鹅》等。如果能配合听觉和触觉刺激,则更有助于维持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多种感知能力。如《亮丽精美触摸书》系列等。
最后,对于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早期阅读过程中往往会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口腔敏感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孩子可能会出现喜欢撕书、咬书、摔书等玩书行为,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对书有敌对情绪,更不要责备孩子。孩子的阅读兴趣,往往是从爱上“玩”书开始的。最好不要轻易制止,如果觉得孩子把书撕坏了太可惜,可以给他买一些不易撕坏的布书,也可以换一些废旧的广告纸让他玩,但不能破坏了孩子对书的兴趣,因为孩子只有对书发生兴趣之后,才可能去关注里面的内容。
对于那些年龄较大还迟迟不愿独立,凡事依赖父母的孩子,父母要善于示弱,甚至故意犯错,以便唤起孩子对自己的担当意识。
比如,对于习惯妈妈帮他整理书包的孩子而言,妈妈可以在整理时故意遗漏一些东西,让孩子次日上课时发现依赖妈妈带来的不便,在这个基础上,父母再提出孩子亲自来整理的要求,一旦孩子“就范”,就及时鼓励孩子的进步,以此类推,逐个击破孩子依赖性较强的行为。再比如,妈妈生病了,无法给孩子太精心的照顾时,就不要强撑着病弱的身体帮孩子打理一切,直接告诉孩子妈妈体力不支,并借机对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提出要求,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等,孩子做不好时,妈妈可以示范必要的技能,但不能习惯性地包办代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士育儿经早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