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把钱放在首位错了吗”:对钱感兴趣,才能挣到钱
最近,#董明珠称年轻人找工作把钱放第一位#这一话题,成网络热议。
许多不知情的吃瓜群众,还以为董明珠是建议年轻人找工作,要把钱放在第一位。
其实,董明珠在《杨澜访谈录》节目里发言称,现在的年轻人总将“挣钱”作为找工作的首要条件,从不思考自己能为社会做什么。
比如,过去有大把人毕业以后去车间干活,但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现在的年轻求职者更喜欢做“投资”“金融”或是“工商管理”这样的工作。
话题一出,立马引发网络热议。
对此,网友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是态度大都是是一分辛苦一分回报。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先生存,才能战未来。尤其是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更得谈钱。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事例:
员工小周作为公司销冠,一个季度为公司创造了300多万的利润,但最后领导却象征性的给了8000元的奖励,并且闭口不提年初立下的“个人销售额超200万,送宝马一台”的flag。
因此,小周在收到奖金的第二天,便向公司提交辞呈。
让人意外的是,几乎所有网友都一边倒地支持他的做法。
有一名网友这样说道:“许多时候,不是员工不愿意吃苦,而是谁也不愿意一直吃「没回报」的苦。对这种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公司,越早走越好。”
仔细想想,这话没毛病。就像马云说的:“员工离职只有两个原因:钱,没给够;心,受委屈了。”
员工要能吃苦,有产出,这没有错,但前提应该是对等的薪资跟等价值的回报,而不是靠老板画饼来欺骗员工。
要知道,只有真金白银的物质激励,才是员工努力工作的第一驱动力,也是对个人价值最好的尊重。
另一方面,工作并非只是当下,还有之后长远的职业规划。尤其是在初入职场的阶段,我们需要靠时间和体力去换取金钱回报的同时,还需要同步进行经验、能力和资源的积累。
如果只是秉承“不在乎工资,只学本领”的理念,随意进入低门槛行业,不一定能够积累相关资源,很有可能干得越久反而价值越低。
心理学当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马太效应”。指的是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职场当中的个人职业发展,其实同样遵循着马太效应。当你上升到的层级越高,资源越集中,机会也相对越多,之后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比如薪资方面,第一份工资的薪水,往往决定着第二份工作薪资的起点。
而公司给我们开出的底薪,通常是对于我们工作能力、资源人脉等方面的市场定价,直观地体现了你的“商业价值”。
因此,如果你的第一家公司,给你开出的薪资是3000左右,那么即便你跳到第二家公司的时候,就算按照30%的涨幅,也仍旧5000不到。
但如果是月薪8000的工作,那么你在找第二份工作时,谈到月薪上万,相对来说会容易得多。
另一方面,职场人的生涯发展分为线性型成长和指数型成长。
简单来说,线性成长是有规律且局限的加法型成长方式,这样的增长方式,增幅相对缓慢,还很容易遇到天花板。而指数型成长则不同,它是指爆发性增长方式,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它会让你的成长指数呈倍数增长。
因此,如果第一份工作能够选择行业头部,或是未来风口等行业和企业,那么在未来十多年的经验积累过程中,身价会与传统行业产生巨大差别。
但要是夕阳行业,或是跟不上市场变化面临随时被时代淘汰的落后企业,则有可能出现“工作越久,越不值钱”的尴尬局面。
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而个人增值的黄金年龄更是只有短短十年。因此,只有选择比别人更高的起点,拿更高的起薪,才能最大程度确保今后的长足稳健发展。
月薪十万,年薪百万这样的目标谁都想要,想搞钱也并不是一件让人羞耻的事情。
就像古话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我们不能一开始就选择出生在罗马,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拼命给自己加码。始终心怀期待,终有可以抵达罗马的那一天。
高薪只是表象,其背后往往是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更合理的生活节奏,和更加饱满的精神追求。尤其是我们的第一份薪水,也是我们职场道路中能够借到的第一个势,可以帮助我们迈出指数型生长的第一步。
因此,只想搞钱不尴尬,勇于谈钱不庸俗,相反,一份工作,空谈情怀不谈钱才是真正的耍流氓。
这个时代会淘汰不敢谈钱的人,期望未来的我们,都能乘风破浪,勇往直“钱”。
留言说说,你认为找工作把钱放在首位错了吗?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一语道尽爱情的残忍。情到深处人孤。疾苦使人成熟,强项的人会感悟爱的真谛,而懦弱的人徒生怅恨。 吾表兄,年四十余.始从文,连考三年而不中.遂习武,练武场上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改学医,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我只是来看看的,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帖需要哥。哥祝楼主早日得到解答 你长的比假奶粉的毒性都大,我看了就头大。 你瞎了眼啊?这么大的盾牌你看不见,偏偏要把石头朝我脑袋上扔 为配合今年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胜利完成,本人决定暂时不和异性朋友接触,谢谢合作. 路过,我是来打酱油的! 我喜欢上学,我只是不喜欢上课。 喜欢的摇,不喜欢的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