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一生都无法释怀的事
孙悟空早年离开花果山,赴海外留学。他有幸遇见他真正意义上的师傅——须菩提祖师。须菩提祖师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给悟空开小灶,偷偷把绝学传授给悟空,使一个初来乍到的小师弟的武艺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一举跃居众师兄之冠。纵观整部西游,他才是悟空唯一的师傅,而唐僧相对来说,只徒有师傅之名罢了。可是,悟空的技艺大有长进之后,便在众位师兄弟面前卖弄武艺,辜负了须菩提祖师的厚望。祖师大为恼怒,决定赶走悟空。悟空苦苦哀求却得不到祖师的宽容。无奈之下,他“满眼堕泪”,一边哭,一边还问祖师自己该去往何方,祖师近乎冷酷无情地告之“从哪里来,便从哪里去就是了”。
看到这个情节,我相信很多读者都和我一样,有一种莫名的哀愁与不解:为何悟空得不到谅解,祖师连一次改正的机会都不给他?祖师为何会那么狠、那么决绝?如果祖师爷稍微给悟空一次,甚至半次机会,悟空或许今后就不会大闹天宫,也不会被关押在五行山下,更不会被判上五百年有期徒刑之后,等到唐僧的到来,去参加佛门高层早已内定和规划好的宗教长征。
总之,祖师爷的一次狠心,决定了悟空后半辈子的人生轨迹。
当初,须菩提祖师给悟空开小灶,就好比大学博导没有好好带众多的博士生,反而把最尖端的科研或学术知识传授给了他的一个本科生,岂不咄咄怪事。而这恰恰证明了祖师欣赏悟空,喜欢悟空。更抽象、虚套一点说,就是这师徒两个人有缘,正如祖师认为悟空是一个“有缘人”。
在开小灶之前,悟空识破祖师的暗示,然后三更的时候,从后门进入,跪在祖师的床榻榻前。祖师就开口说道:“你今有缘,我亦喜悦”。
虽然师徒是如此有缘分,可悟空却因为一次不太过分的小过失而被逐出师门。惩罚力度也太大了。这便是让人莫名不已之处,也是让人无限伤感之处。
悟空被驱逐之时,“满眼堕泪”的神情,跃然于纸上。很多读者恐怕也差点跟着“满眼堕泪”。不过,祖师对悟空的狠,是否就是逼着悟空(或者有意让悟空)扰乱天庭制度,然后再被收编,做一个伟大的革命者,走上一条“西游”之路呢?
难道祖师真的能看得这么远?反正客观结果是,悟空后来真的就成为了西天路上的“孙大圣”。从这个意思上来说,“西游之路”其实是祖师爷成就悟空的一种另类方式。
不过,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悟空最后的成就,有一个前提,即五行山下的五百年监禁,再加上西天路上十四年的流放生涯,共计五百一十四年的超长刑期。而且,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正是因为祖师爷的狠心,才致使悟空遭到极大的心理伤害,其后果便是心态的扭曲、极端和狂躁。而与此同时,祖师爷又把最高绝学传授给悟空。如此一来,后果便好比是,一个变态的人,拥有了最尖端的武器,大闹天宫也就在所难免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祖师爷就是明白着把日后的悟空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不过,不管祖师爷的目的如何,我们似乎都要感谢他。足足一百回的西游,因孙悟空离开这个位于“西牛贺洲”的“斜月三星洞”,而得以轰轰烈烈、 红红火火地展开。否则,孙悟空就会一大早被祖师爷改造好。那就不会有什么凌霄宝殿上的梁山好汉之举了,更不会有之后被主流承认的西天壮举了。
如果说当年被祖师赶走,令悟空非常委屈和郁闷,那么,日后在取经路上的悟空,一定会对祖师爷当年的狠心,感到矛盾和迷茫。悟空或许会想,如果不是须菩提,他将绝对不是现在的孙行者;但如果不是孙行者,那他自己又会在哪儿高就呢?反正,悟空一生都会为此无法释怀。
本来,在取经路上,悟空还有一次机会让自己稍微释怀一些。那就是,有一次,他因“公务”,回到“斜月三星洞”,寻求祖师爷的援助。但祖师爷还是不见他。本来,这一次,如果祖师爷同意与悟空见面,那么此番重逢会使悟空的心结消失一大半。但结果却是,悟空更为沮丧,更为难受。他真的永远失去了这一辈子唯一的师傅,也真的失去了早年最为天真和狂放的青春岁月。
祖师爷也真够狠的,让悟空受到了第二次伤害,两次伤害叠加的效应更是无以复加。悟空算是在同一条河里,被淹死过两次。如果不是悟空对祖师爷还心存一丝幻想,那么第二次伤害恐怕就不会发生了。可惜,悟空命中注定要在祖师爷这里受到伤害。谁叫他一身的本领,都是来自祖师爷呢?这样想,悟空或许会好受一些。
不管悟空后来的成就有多么辉煌,只要想到当初他被逐之时的“满眼堕泪”和后来重逢希望的落空,就会使人心痛、纠结不已。西游虽不如《红楼梦》那般令人“悲金悼玉”和“撕心裂肺”,但悟空与祖师爷的这段际遇,也着实使人莫名地伤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