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生活网
标题:
真实的西游路上,唐僧差点丧命,而下手之人竟是悟空原型
[打印本页]
作者:
纸巾老湿
时间:
2015-8-4 13:12
标题:
真实的西游路上,唐僧差点丧命,而下手之人竟是悟空原型
上次说到师徒二人与老人告别,这就踏上了漫漫西行路。
正所谓“三藏上马,行者引路。不觉饥餐渴饮,夜宿晓行”,《西游记》说到此处,便遇到了剪径的山贼,悟空挥棒打人,引出师徒之间的第一场争吵来了!
唐僧呢,自然是唧唧歪歪,而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这便按不住心头火发。他说:“你既然说我这般不好、那般不行,那就一拍两散,我回去便了,又何需罗嗦呢!”唐僧还没反应过来,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于是这唐僧只闻得呼的一声,猴子便已然不见,只剩下唐僧在那里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
孙悟空与唐僧的不和谐,其实说到底主要原因无非是唐僧的佛教生命观,而在悟空看来,只要是有害的,管他是人是妖,都该一棒打杀。
(意识形态的冲突,实际上使自由惯了的猴子十分痛苦)
而在真实的西行路程上,玄奘师徒的分歧更为严重……
这,便是发生在葫芦河边的故事。
起初的经历,倒还算平安顺利。玄奘和石槃陀抵达葫芦河边之际,已然是半夜三更时分。立马河边,远望玉门关,苍凉之感油然而生。数十年后,盛唐的诗人们,便由此吟出诸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之类的诗句。
玄奘不是诗人,他所关心的,是出关西行的顺遂与否。好在此时的一带,虽然荒僻,却并不是真正的不毛之地,长有些树木。有石槃陀在,斩木为桥、布草为路,这便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熟悉地理的他,知晓上游十里处河床最窄,河面仅宽一丈多,拔刀砍几棵梧桐树,过河便容易得很。
玄奘高兴得很,有这么个好徒弟带路,果然妙得很!
这一高兴,他的心情便放松了许多,之前累积的疲惫便一起涌将上来。师徒二人,这就解了缰绳,卸下马鞍,暂作休整。
虽然如此,玄奘也不敢大意,担心会有狼兽来袭,所以尽管疲惫,也只是半寐半醒。也就在这夜深人静的戈壁滩上,眼光所及,忽然浮现一个人影,向他慢慢靠近,更可怖的是,那人影手持之物,乃是一把刀。
这手持短刀,在半夜之际向玄奘逼近之人,正是石槃陀。
图二:
玄奘登时一激灵,这便坐起身来,口中念诵,正是西游记中最常听到的观音菩萨名号。
眼下的玄奘,却无救兵可搬。事实上,石槃陀若真要杀玄奘,玄奘完全无力抵抗;可若是屈膝求生,也未必就能真的免死。所以玄奘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念经。
有人这便说了,你唐僧念经,还真的请来观音菩萨的救兵不成?那自然是没有的,可念经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要知道石槃陀毕竟还是一个相信佛教、敬畏佛法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跟唐僧走这一遭。
所以玄奘一念经,石槃陀便犹豫了,这一犹豫,刀自然也就砍不下去了。两个人在寂冷的夜幕下僵持了许久,石槃陀想想还是罢了,收起刀,他又躺下睡了。
你虽然睡了,玄奘却不敢睡。据说他整整念了一个晚上的观音菩萨,天未亮便已起身,此时石槃陀也起来了,玄奘也不罗嗦昨夜情形,而是照旧如常,吩咐他去取水盥洗。也有记载说他此时比往时更加严厉,就如同看穿歹徒心中恶念一般。
石槃陀这就开腔了,他说法师啊我不是不想帮您,只是前面的路实在是不好走,大漠之中无水草,你要想过去,那就必须去五个烽火台下打水,自然,白天你去不了,非得晚上去,可那烽火台可是驻兵的地方,一旦发觉偷渡之客,立马下死手!
你别说,石槃陀这些话,可全是事实,无半句虚构夸张。见玄奘沉吟,他便提出自己的建议:
“不如归还,用为安稳!”
好嘛,你看一部西游记,孙猴子几乎是最坚定的力量,可瞧瞧这石槃陀,刚一上路就动摇了。他不是孙悟空,整个猪八戒啊!
玄奘不动声色,简单四个字,那就是继续西行。
师傅说继续西行,那徒弟就得跟着不是。你看西游记上,孙悟空总是头前带路,唐僧骑着白龙马在后。可这石槃陀,却非要玄奘走在前头,而他呢,提着刀,拎着弓箭,在后相随!
玄奘继续不动声色,简单两字:不行!理由更不言而喻,我在前头走,你在后提刀给我来一下,那我找谁喊冤去?
谁也不肯让步,僵持之下,这石槃陀终于忍不住,他向唐僧道出了实情:
“师傅啊,你一定过不了这五烽,要是被拦截捕捉的话,我可是要受牵连的呀!”
这话算是说出了他这一夜忽起歹意的缘由,玄奘要去西天,那就必须经过五烽。而以唐僧之力,偷越五烽的成功率又实在太低,到时候唐僧倒霉也算是咎由自取,可他石槃陀该怎么办?
所以这一夜,左思右想,他就起了歹意,半夜拔刀,正是想就此结果了玄奘,了结西去的烦恼。
玄奘双手合十,他算是明白了石槃陀的理由,他毕竟不是难缠之人,当下就表示绝无勉强石槃陀随他西行的意思,你可以回去,但我——玄奘,一定要西行去天竺,必无中途放弃之理!
“纵使切割此身如微尘者,终不相引!”
这个誓发得够狠,不说千刀万剐,不说来世猪狗,他说就算把我切成粉尘,也不会连累到你石槃陀。
话已至此,师徒情分已尽,从此各走各路,石槃陀回瓜州,玄奘则向西而去,此生再不相逢!
倘若孙悟空原型真是这石槃陀,如此实在令人汗颜。我倒以为他与《西游记》中动辄分行李你回流沙河我归高老庄的猪八戒有几分相似。
(图三:从某种程度而言,孙悟空与猪八戒实际是石槃陀这一真实人物的一分为二,其中较为符合凡人的一些特性,便悉数归入了八戒的角色特征)
问题在于,这位石槃陀,如何会从最初的恳切求佛者与唐僧西行协助者,在一夜之间迅速地胆怯退缩?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寻求宗教庇护的凡人,而非专心一致愿意为信仰而牺牲自我者,如此想来,他会在入大漠之前便心生怯意,也就可以理解了!
可是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虽然未必一开始就愿意为佛教信仰做什么牺牲,可是他早已不再是一个凡夫俗子,什么酒色财气都与他无关,所以石槃陀的这种害怕与怯意便在他身上荡然不存,这便是神话与现实的差别。
欢迎光临 汝州生活网 (https://eruzho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