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是“帝师之乡”,是儒、道两家治国文化的发祥地。华夏文明自黄帝始,黄帝的道师为广成子。华夏是“礼仪之邦”,礼之大者为让,禅让天下是许由教给尧、舜的。 黄帝问道广成子 黄帝问道广成子,最早见于《庄子·在宥》篇。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 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晋代葛洪的《神仙传》中说:“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问答内容,与《庄子》相类。 《列子·汤问》——“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 后世道教称广成子为太上老君化身,《太上老君开天经》:“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消自阴阳,作道戒经道经。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 在《封神榜》中,广成子为天道圣人元始天尊的第一位弟子,玉虚宫中第一位击金钟的仙人,也就是昆仑十二金仙之首。深受元始天尊宠爱,修行于九仙山桃源洞。帮助姜子牙破金光阵,打死金光圣母;桃花岭上打退闻太师;佳梦关前,打死火灵圣母;三谒碧游宫,将龟灵圣母打回原形;诛仙阵用番天印,将多宝道人打了一个跟斗。 中华民族肇始于三皇五帝。通常,称伏羲为天皇、神农为地皇、黄帝为人皇。其中人皇最贵,因为黄帝建立文治,监于万国,治理百姓。领土东至于海,西至陕西山西,南至于江,北逐荤粥(匈奴)。 然而,黄帝以武立国,大小七十余战。《庄子·盗跖》中说:“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黄帝称帝十九年,天天领兵打仗,没有安生过一天。《史记》载:“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崆峒山 黄帝四处寻访高人贤士,寻求治理天下之妙方,最后崆峒山广成子处得道。 在通常的理解和学术研究中,广成子向黄帝传授的是养生之道、修仙之道。广成子被奉为隐士或者得道成仙者。其实,广成子修炼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向黄帝传授的是“天道”,黄帝将“天道”转化成为“人道”,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大树在汝州的崆峒山植根发芽了。 儒家的治国之道,是从修身开始的。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整个过程,就是按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流程展开的。 黄帝第一次拜见广成子,直接问治国之道。“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从“格物致知”开始,告诉他何为天道,“想取得天地之精,管理阴阳,来治理国家,就好像云气还没有凝结就想下雨,树叶没有枯黄就要落下一样,只能让道德沦丧,人心败坏”。 然后是“诚意”: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广成子告诉他如何“正心”: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然后是“修身”: “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黄帝终于得到了“天道”,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然后是“治国,平天下”: “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 广成子接着说:“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这并非是后世道家所说成神成仙,而是天人合一的心灵境界。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黄帝治理国家,就是从修身齐家开始。《庄子·天运》:“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黄帝问道广成子,亦包含了“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道家治国思想。 广成子所居之地,崆峒山广成泽,空同为“无”,广成为“有”,空同才能广成,“无为而无不为”之意。 在《庄子·知北游》中,一位名叫“知”的人,向黄帝请教何为“道”。黄帝说:“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 黄帝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 黄帝与后世老子的治国理念,被成为“黄老之术”。西汉君臣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治国之道,使国家迅速富强起来,至“文景之治”达到鼎盛。以后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事”,宋代的以文治国,无不受到“黄老之术”的影响。 广成子因而被誉为“人皇帝师”。 尧让天下 华夏以“礼仪之邦”而著称。《左传》云:“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礼是人与禽兽之分野,文明与野蛮之区别。 《史记·礼书》云:“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於物,物不屈於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 西方崇尚的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中国古代圣王以礼治国,欲望以礼相节,男女以礼相别。 礼之至者为“让”,小则让梨,大则让国。孔子编《尚书》,以《尧典》为首,开篇即称赞尧“允恭克让”。尧让天下于舜,舜让天下于禹。尧、舜,为廓然大公之圣人,万代帝王之师表。 许由是尧、舜两位圣王的老师。 《庄子·天地》中说:“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 皇甫谧《帝王世纪》中说:“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尧、舜皆师事焉。” 关于尧让天下与许由,许由逃避之事。《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中都有记载,《庄子》中记载最多最详。庄子在《大宗师》、《徐无鬼》、《外物》、《让王》等篇中对许由的高尚品德反复赞叹。最为著名的是《逍遥游》中的这一段文字: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谯周《古史考》中说: “许由隐箕山,恬泊养性,无欲于世,尧礼待之,终不肯就,时人遂崇大之曰:‘尧将以天下让许由,由耻闻之,乃洗其耳。’又有巢父,舆许由同志,或曰许由夏常居巢,故一号巢父。” 皇甫谧《高士传·巢父》: “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冷水洗其耳,试其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直隶汝州志》中引《高士传·许由》云: “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蔡邕《琴操》中说巢父的名字叫樊竖: “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沥沥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遗使以符玺禅为天子。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磐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下也。’使者还,以状报尧。尧知由不可动,亦已矣。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樊竖见由方洗耳,问之:‘耳有何垢乎?’由曰:‘无垢,问恶言耳。’竖曰:‘何等语者?’由曰:‘尧聘吾为天子。’竖曰:‘尊位何为恶之?’由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劣为九州伍长乎?’于是樊竖方且饮牛,闻其言而去,耻饮于下流。” 许由画像 据《正德汝州志》记载:“许由庙在西关南,久废基存。明弘治九年(1496)知州彭纲重建。” 许由庙前有巢父井。《正德汝州志》记述:“巢父井在汝州西关街南,其旁有许由庙,相传井有八角,上有柏树三株,凌宵花缠绕其上。故谚云:‘汝州城西八角井,一柏一树凌霄花。’” 许由与广成子的思想境界一脉相承,都是以天下为公。 自黄帝之后,天子一直是家族世袭。 黄帝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另一个叫昌意。昌意生高阳。 黄帝死后,孙子高阳即帝位,为颛顼帝。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为帝喾。帝喾死后,儿子挚即位,没有建树。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无私禅让的帝王只有两位,一个是尧,一个是舜,他们都是受到许由高尚品德的影响。大禹之后,天子之位,又回到了家族世袭制。 唐人杨植撰《许由庙碣》。碑文中说: “尧之聪明,由先生成;尧之治理,由先生始。尧不以天下让先生,先生之道犹昏;先生不以清节避唐尧,唐尧之道何尊。是知天地间,尧而许之,日而月之。生人以来,避让之大,未有如先生者也。” 作者李志军,汝州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参与续写《汝帖》编纂工作。 版权声明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网站网址(http://www.eruzhou.com)。 2、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7-11-16
2018-01-15
2018-01-15
2017-11-16
2019-04-30
由于近期经常有客户反馈添加我们客服QQ没有反应,如果您在添加我们QQ客服一直没有通过,或者发送的信息一直没有回复,有可能是QQ消息通知吞吐或延迟,建议添加我们的客服微信进行联系。
1. 演示站存在多个插件共用一个演示站的情况,所以在购买前请先确定自己所选择的插件包含的功能,如有不清楚的可与我们联系确认。
2. 演示站部分功能需要登录体验,可自行注册会员账户进行功能体验,或使用我们提供的演示账号:test 密码:test 进行登录体验
3、所有插件以应用中心价格出售,应用中心价格已经包括折扣,所有插件模板一律不议价。
4、如何在使用与体验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唯一联系方式如下,建议添加我们客服微信,QQ经常有收不到消息与通知的情况。
请发表评论